首页 > 诗文 > 张林的诗 > 柳梢青·灯花

柳梢青·灯花

[两汉]:张林

白玉枝头,忽看蓓蕾,金粟珠垂。半颗安榴,一枝秾杏,五色蔷薇。何须羯鼓声催。银釭里、春工四时。却笑灯蛾,学他蝴蝶,照影频飞。

柳梢青·灯花鉴赏

 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,古来题咏的作品也层出不穷,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,新颖别致,读来饶有情味。

  上片刻画灯,连用五个比喻,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、万种情。

  “白玉枝头,忽看蓓蕾,金粟珠垂。”白玉枝,指白色的灯芯草。前两句说,灯蕊在不经意间结,它最初如蕾般含苞待放。“金粟”,桂的别名,这里形容灯。韩愈《咏灯同侯十一》云:“黄里排金粟,钗头缀玉虫。”此种比喻在灯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,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初结成时的形状。下面三句,句句比喻,形容灯的三种不同景象。“半颗安榴,一枝杏,五色蔷薇”。安榴,即石榴。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,由张骞出使时带回,故又名安石榴。灯越结越老,形状不断变化,它先是碎小如桂,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,再变成鲜艳浓的杏,最后变得如蔷薇般色彩绚烂斑驳。“半颗”、“一枝”、“五色”,这三个数量词,从小到大,依次递增,既写出了灯变化过程,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。

 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,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之美,简直可称巧夺天工。

  “何须羯鼓声催。银釭里、春工四时。”羯鼓,用唐南卓《羯鼓录》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,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。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,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。银灯(釭即银灯)。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,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,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。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的富于变化,似有造化之功。“却笑灯蛾,学他蝴蝶,照影频飞”。灯蛾扑火,与蝴蝶,两者本来并不相干,但灯草既成灯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。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来,并主要侧重蝴蝶的方面。因此,运笔就将蝴蝶加以此附。灯既然是,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。有趣的是,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,不断地在灯周围蹁跹飞舞,作者运笔俏皮,貌似揶揄灯蛾,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的丽若群芒。

 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,写得奇巧生动,俏皮有趣。虽无深情远意,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、笔致幽深、多愁善感的格调来,可算是别具一格,清新隽秀。

张林简介

唐代·张林的简介

东汉人。章帝时任尚书。尝上书言县官经用不足,应恢复武帝时按等级给予均田之制。

...〔 ► 张林的诗(4篇)

猜你喜欢

龙潭瀑

黄公渚

攒峰去天无一尺,两崖争路不容隙。匹练皑皑百丈悬,四叠界破山光碧。

吹漂溅沫随风翻,如倒天瓢倾玉液。澄潭方暑飒先秋,恍入冰壶濯魂魄。

游龙岩寺 其二

宋代耶律铸

错落岩花是醉茵,景因人胜画难真。林泉盛迹幽栖地,谁分松云不恋人。

代吴儿作小至后九九诗八解 其七

宋代张侃

五五三三抛堶忙,柳丝深处映陂塘。狸奴犬子寻阴地,八九春中日正长。

中秋赏月

宋代范纯仁

碧落无云玉鉴飞,净中毫发了能窥。光随酒蚁斟银榼,彩莹歌人发瓠犀。

露重已从巾角垫,轮倾欲把斗杓携。醉狂直好探蟾窟,安得陵空万仞梯。

贺新郎·此是河清宴

宋代王迈

此是河清宴。觉朝来、薰风满入,生绡团扇。太守愁眉才一展,且喜街头米贱。且莫管、官租难办。绕砌苔钱无限数,更莲池、雨过珠零乱。尽买得,凌波面。家山乐事真堪羡。记年时、荔支新熟,荷筒齐劝。底事来寻蕉鹿梦,赢得乾忙似箭。笑富贵、都如邮传。做了丰年还百姓,便莼鲈、归兴催张翰。看卿等,上霄汉。

送张伯起入都二首

元代方回

元侯可文学,未壮冠貂蝉。

之子观光日,前修致政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