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辛弃疾的诗 > 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
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

[宋代]:辛弃疾

昨日春如,十三女儿学绣。一枝枝、不教花瘦。甚无情,便下得,雨僝风僽。向园林、铺作地衣红绉。

而今春似,轻薄荡子难久。记前时、送春归后。把春波,都酿作,一江春酎。约清愁、杨柳岸边相候。
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昨天,还是春光明媚,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,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,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;而今就不同了,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,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,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。

今天,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“轻薄荡子”,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,也是留他不住的。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,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,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。请到杨柳岸边来吧,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,消除那离别的清愁。

注释

晋臣:即赵不迂,字晋臣,官至敷文阁学士。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。

十三女儿:杜牧《赠别二首》其一:“娉娉袅袅十三馀。”

不教花瘦:将花绣得肥大,这里指春光丰腴。

甚:正。下得:忍得。雨僝(zhàn)、风僽(zhòu):原意指恶言骂詈,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,形容风雨作恶。

向:同像,地衣红绉:地衣指地毯,这两句说,园林里落花满地,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。

荡子:浪荡子,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。

春波:碧波荡漾的春水。醇酎(zhòu):浓郁的美酒。

约:束、控制,清愁:凄凉的愁闷情绪,相候:指等待春天归来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海鸥.唐诗宋词经典导读:中山大学出版社,2010:278-279

2、伍心铭.宋词三百首鉴赏:时事出版社,2004:389
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创作背景

  词人闲居瓢泉与赵晋臣唱和之作有二十余首,此词约写于宁宗庆元六年(1200年)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海鸥.唐诗宋词经典导读:中山大学出版社,2010:278-279

粉蝶儿·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鉴赏

  此词自辟意境、写法新奇,通篇用比拟手法,一气贯注,寓意深沉,格绮丽宛转,色彩浓丽缤纷,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。夏敬观评日:“连续诵之,如笛声宛转,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,勉强断句。此自是好词,虽去别调不远,却仍是裱丽一派也。”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,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对春的摧残,护爱美之意的深处,是对美好生命热爱和呵护之心。落将春水酿成醇醪,与人之清愁约会想象奇妙,余味无穷。

  为了加大“赋落”的情感重量,词章从“繁”切人:“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,一枝枝不教瘦。”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,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,谈什么拈针学绣。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,十三岁被视为“豆蔻年华”的妙龄期。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歌女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”(《赠别二首》其一)诗人把“昨日春”比成“十三岁女儿学绣”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:如果把“昨日春”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女,凭着丰富的刺绣经验,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,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,决不可能把每一朵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;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,涉世未深,心地不杂一丝尘滓,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,学起刺绣来,全神贯注,一丝不苟,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,真个是“一枝枝不教瘦”,体现了春阳普照,均沾的春的特点。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、繁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

  诗人写春闹繁的可喜,正是为了反衬春去残的可惜:“甚无情便下得倦,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。”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,竟忍心让一个劲儿摧残折磨着春,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着园林地面,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。春飘落,地面或厚或薄,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。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,昭示了诗人对春残惋惜情怀

  下阕,诗人从对“昨日春”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“而今春”的艺术观照:“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。”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,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GREn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情人。春,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,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、具体的年龄,还有鲜明的个性。当写到东君临大地、万物开始苏醒的“昨春日”,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,绣进青春的智慧,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;当写到春尽残的“而今春”,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、朝秦暮楚的浪荡子。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,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。

  人生代代无穷已,年年送春归。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:“记前时送春归后,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。”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,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,被誉为咏春的名句;辛弃疾呢,却进了一层,道出了春水的质地:浓浓的、酽酽的,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。春真的要走了,愁,是诗人内在的情感,怎么一下子变成“约”的对象,从外部应邀而至呢。显然,愁,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,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,被邀请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,以壮春的行色哩。向春告别,为什么要在“杨柳岸边?”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习俗,在这里,春也被人化了,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。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,真亏诗人妙笔驱遣。

辛弃疾简介

唐代·辛弃疾的简介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
...〔 ► 辛弃疾的诗(792篇)

猜你喜欢

游仙吟三十首用栩园韵 其十九

汪石青

龙鸾百队会蟠桃,冷看熙来攘往劳。座上有时吹合雅,人间何处吊离骚。

投壶未必诸天笑,衔石终看一念牢。妙手不辞稍点缀,居然忘镜又忘刀。

己卯岁除夜

宋代赵友直

刚迎新岁至,俄惊岁复分。

烧灯明万户,爆竹响千门。

赠董士勉归海州并问讯刘贡寓学正

明代郑真

风云浩渺泛灵槎,三径归来菊有花。疏广宅东天入海,龙且城外水囊沙。

宾筵且复成娱乐,帝阙终须拜宠嘉。好语黉宫刘博士,休将简策问生涯。

月夜泊石牛

清代金居敬

人静黄昏后,扁舟泊石牛。乱虫喧入夜,孤月自明秋。

酒送乡心远,诗分客路忧。姮娥流素影,伴我住滩头。

上清宫梅同座主閒閒公赋

金朝李献能

厌住卢家白玉堂,琳宫潇洒占年芳。光生琪树风霜古,影占银潢月露凉。

物外根株本仙种,世间红紫避严妆。遨头词伯今何逊,一笑诗成字字香。

以金沙酴醾送公寿

宋代黄庭坚

天遣酴醾玉作花,紫绵揉色染金沙。

凭君著意樽前看,便与春工立等差。